文化 是永远的

by 陳美琪
610 views

『纪念馆不是用来歌功诵德的,重点是它的教育功能』

18156668_1526515597372788_7346956498976071845_o

云林艺术光点六年以来,总共超过2000位孩子曾经北上参加『台北三天两夜见学之旅』的活动,而坐落三峡的李梅树纪念馆以及三峡祖师庙,是我们每次必定会造访的景点。虽然经过解说后,我们可以了解画作所呈现的内容,但始终无法细细品尝纪念馆当初成立的初衷,以及其存在的意义。然而,这其中的故事或许才是李梅树纪念馆里,最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所以这次要跟大家分享与国宝级的已故画家画家李梅树大师的儿子,同时也是李梅树文教基金会的执行长—李景文先生,所聊天、访谈的内容记录。

 

『纪念一个人就要在他的故乡,无形中回馈他的故乡,而不是只图利于美术馆或祖师庙。』—李景文

18422247_1539803479377333_8139785992543549107_o

李景文先生提到成立纪念馆之初,选择地点时的心情,说道:『在我们三兄弟准备建立纪立馆时,有些人建议将纪念馆设在和平东路师大附近,因为那里学生多,会有比较多人来看画。选择三峡,在别人看来无疑是不智的。』『如果你对这些画很有兴趣,即使这画在欧洲、在美国你还是会不辞千里前去观赏。但如果你对它一点也不在意,即便它们在你家隔壁,你也只是走过而已。』

仔细探求李梅树大师及其家族的个性,其实不难了解他们将纪念馆设在三峡的用意,李梅树对三峡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生长在三峡,有责任带动三峡的美学气氛。』李景文深深地说道。大半辈子待在三峡,当过三峡的代理街长(等同现今的乡长) ,为三峡的信仰中心—祖师庙,尽心付出了三十几年的光阴,而后抱着祖师庙未能完成的遗憾而终。三峡对于李梅树、李梅树对于三峡,是不能分割的。

『其实父亲生前就有其建纪念馆的念头,我们也曾经跟他看了很多地方,但怎么看就是不好。他是艺术家,追求的是完美,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符合他心意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因为祖师庙还没完成,他不敢做自己的事,而且那时经济也不充裕,没有足够的经费盖纪念馆。所以在他生前,纪念馆并没有成立。』

纪念馆一直要等到1990年预备馆的成立才开始推动,从预备馆到纪念馆成立,逐步的为建构纪念馆而努力。这当中的心血不是金钱所能估量的, 想想李梅树先生所留下那些一幅幅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画作,为何不变卖部分画作呢?『我们舍不得卖父亲的画,卖了就是卖掉父亲的心跟血。』 把那些画作卖了,其实他们是可以过着相当富裕的生活,但是他们却没有,他们为了完整保存父亲画作而努力着,为著能延续父亲回馈乡里的希望努力着!

 

『纪念馆不是用来歌功诵德的,重点是它的教育功能』

148091243250

常常在『台北见学之旅』的活动中,看见云林的孩子们手中拿着学习单,在纪念馆中寻找画作的蛛丝马迹,当有孩子找不到答案,转而寻求协助时,馆内的导览人员总是很热心的帮忙解惑。『虽然我们不是学美术出身的,但我们会在导览时加入我们平 时看父亲作画的情形。』由于李梅树先生的画作多半以人物为主,特别是自己的家人,所以当李景文先生在解说画作时,偶尔会请画作中的人物出来跟所有孩子们打招呼,让孩子们更为印象深刻。

他们对于导览还不仅止于纪念馆,他们会把场所往户外拉,为孩子们解说著祖师庙的木雕、袓师庙的石柱、以及袓师庙的一景一物,『庙就等于是一个美术馆、博物馆,有一些民间的艺师在那里创作,是一 个引导民间美术创作的教育场所,是一个薪传的地方。三峡祖师庙不是只有观赏而已,还可以有宗教性及观光性,还有艺术的欣赏,最重要的是可以带动校外教学。祖师庙中有很多故事都是尽忠尽孝、礼义廉耻的故事。』

 

『文化,是永远的』

P1210407

十几年来的工作,有喜悦,也有挫折,『我是一个承传者,父亲把这些东西传下来,而我将他推广出去,我只是一个推动的力量。』因为这样的承传精神,李家几乎是全家动员,他们为的是什么呢?『这些画在50年或100年以后可能就不属于我们家族,但文化却是永远的,做文化的事可能很傻,但该做的还是得勇于承担』

真的很开心能够在每年『台北三天两夜见学之旅』的活动时,陪着云林北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三峡的文化宝库,去探索、挖掘更多我们所未知的李梅树大师!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