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两座山,自我、无我

by 陳美琪
988 views

当世俗成就不再满足你,你要如何为生命找到意义?

本次推荐大家阅读的《第二座山》,其实是与上个月分享《成为更好的你》同个作者时隔五年后的作品。此书道出作者深藏内心的经验,带领我们继续思考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他以人生可能攀爬的两座山作比喻,第一座山是社会文化所设定的目标,也就是围绕自己,建立并定义自我的社会精英,然而第二座山的核心道德观则相反,不再是满足自己、不在获取,而是达成自身利益之外的使命,成为关系主义者,与他人共好,全心奉献社群、连结世界。

第一座山和第二座山并不冲突,作者只是提醒我们,即使在第一座山登顶,功成名就后,还有第二座山等着我们攀爬。

(Photo by Brad Barmore on Unsplash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人的一生,似乎就是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再到简单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是成长,而从复杂到简单则像是沉淀。我小时候的生活很简单,每天虽忙于家务和学业,但没什么烦恼,就算有也很快就过去了;而长大后的我因为创业,忙于为公司打下基础,不断冲刺、进修,强化个人能力,围绕自我打转,让原本平静的水面开始出现许多涟漪,现在回头看来,我那时是在为第一座山拚搏,虽然替个人及公司的成就感到欢喜,但内心始终还是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无法享受。

一直到2013年开始,我再次回到家乡,开启一连串社会服务的计划,也因此接触到许许多多无私为他人奉献的人们,让我人生的价值观有很大的转变,开始沉淀,理解成功不必在我,朝向与人连结、共好、分享的目标迈进,这才逐渐完整了我的人生,填补起心中缺漏的那一块。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里头说到,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呼应到作者前本作品《成为更好的你》一书中提到的,人生有两种取向:「履历表」着重个人成就,而墓碑上的「追悼文」则是以美德感动别人,其实都是在谈利他共好。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如果把自我成就这个最大欲望拿掉,甚至把追悼文中那个自己都舍去,那么我们都能得到恒久的心灵喜悦。

人生的下半场,我对家乡、社会许下了承诺,它为我带来强大的能量,而当重点不在个人身上时,我又再次回归简单并且充满能量,这或许就是作者所说的第二座山吧。

 

『幸福是无常的,往往在转瞬间消失无踪,而喜乐是根本且恒久存在的。你愈是走在坚定承诺的人生路上,你就愈常处于恒久的喜乐状态中,你的喜乐心境愈会散发光芒,影响他人。』—David Brooks

(Photo by Dawid Zawiła on Unsplash)

在攀爬第二座山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挑战以及质疑,但只要坚持住信念并不断验证,相信这些所作所为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采取行动,透过服务帮助更多人受惠、共好,带给所有人更好的生活,那么我们的信念也会愈加坚定,获得满足和喜乐,展开人生的第二阶段。

不论身处哪个阶段,我们都要思考活着的意义,它是一个在内心旷野中追寻真理的过程,没有标准答案,对每个人而言都独一无二,也可能并不浪漫,但『只要往我们的内心深处走,找到源源不绝的关怀能力,然后向他人做出承诺,将这份关怀散播出去。』反求诸己,自然就会找到人生的方向。与同样经历过人生意义思索过程的琪爱之友们分享,共勉。

 

勤诚读书会也持续地进行中,第二小组已在上个月完成并发送电子报给所有集团伙伴共享,在此截取部分分享给琪爱之友们,一起读好书,增进理解、思考与自省的能力。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