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皆为自心映照

by 陳美琪
2732 views

「我连害怕或犹豫的余力也没有﹐就像走在被浓雾笼罩的路上﹐眼前连一步之遥的景色也看不到﹐只能赌上性命思考下一步该怎样踏出去。突然间﹐浓雾散去﹐回头看来时路﹐才发现刚刚走的路﹐旁边竟然是断崖峭壁﹐背脊不禁发凉。」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如此形容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经营事业的心情﹐我深有同感﹐创业初时无处不艰难﹐今则无时不加思虑﹐因为并非独行﹐身后还有几千名员工及家庭。

体认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从照顾员工健康﹑家庭经济﹐到对股东﹑客户﹑供应商的诚信共好﹐以至于回馈社会的取用之恩﹐人生下半场的目标不再是「利己」﹐「利他」的心念渐进根深。而最近世界遭受一连串的灾祸﹐疫情方兴未艾﹑洪水多处肆虐﹑国际情势动荡﹑格陵兰降下70顿大雨…让我想起去年读过的《心﹐人生皆为自心映照》﹐拾起再次阅读﹐心跟着静下﹐正念不扰。

照片来源:天下杂志

世界越乱﹐越要灌溉出美丽心田
稻盛先生从小跟着家中长辈念诵经文﹐佛家思想影响颇深﹐并从中体悟到宇宙人生观﹐从书名便可窥知﹐他开宗明义的说回顾八十余年人生﹐想留下的﹐只有「凡事皆由心起」这句话。

儿时在鹿儿岛老家﹐亲戚相继死于结核病﹐让他心生恐惧﹐每次经过染病的叔叔卧榻﹐虽隔有一段距离﹐仍闭气快步经过;而他的父亲与哥哥态度恰好相反﹐照顾病人或豪不在意﹐结果反而只有担心害怕的他被病魔盯上﹐成日活在死亡阴影中。住在隔壁的阿姨看不下去﹐借了一本书给他﹐书里阐述:「任何灾难都起于招惹灾难的心。」让还是小学生的他第一次注意到「心」的存在。

求学和求职充满波折﹐好不容易谋得职务却发现公司经营岌岌可危﹐造成离职潮﹐稻盛先生因无处可逃﹐干脆什么都不想﹐埋首研发工作﹐成绩受到周遭好评﹐产生激励﹐整个人处在正向循环中﹐最后甚至成功合成出当时世界公认先进独创的新型陶瓷材料。此刻的他重新领悟到「心」的法则﹐直至悟成人生真理﹐「成功不是因为能力提升﹐也不是因为环境变好﹐只是因为自己的想法改变了﹐心境调整了﹐周遭一切状况就会跟着完全不同。」

锻炼心﹐从凡事怀抱感谢做起
心境﹐是影响一生的功课﹐怎么锻炼才好?稻盛先生提到了一个的方法:「事先理性输入『无论何时﹑无论什么状况﹐都要去感谢』的指令﹐做好时时『感谢』的心理准备。」

什么?在逆境中还要心存感激﹐圣人才做得到吧!这是普遍的直觉反应﹐但稻盛先生反问﹐如果降临在身上的都是好事﹐我们就会满心感谢了吗?其实也不会﹐往往升起的是不满足或傲慢心﹐也就是说﹐无论遇到好事或坏事﹐要心怀感谢﹐都是同等困难!

既然人性如此﹐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稻盛先生建议大家将逆境视为磨练心性的最佳时机﹐「灾难发生时﹐可能会因为所抱持的心态而招来更多的灾难。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对策就是『欣然』接受。」即使一开始将感谢强灌进自己心里也无妨﹐心是能透过锻炼而获得提升。

日文的「谢谢」(ありがたい)﹐是由「有」(り)和「难」(し)演变组合而成﹐意即「拥有很难」﹐「我们的生活经验也都是把一个个『拥有很难』」的事物堆叠而成的。」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每天健朗的出门﹐平平安安回到家﹐光如此就是难得的拥有﹐想想此时此刻世界上有多少人们正在失去!

诚如稻盛先生所言﹐这绝对不是什么理所当的事﹐「因为受到身边一切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才得以生存-这么一想﹐我们首先必须感谢的﹐就是能活着的这件事。…能在经营的世界担负起重责大任﹐我想可能跟我了解这句话﹐并时时说出心里的感谢﹐脱不了关系。」

心念﹐决定了人生要往哪个方向
从感谢的心而出发的良善动机就是「利他」之心。很多人听到这两个字﹐都觉得太遥不可及﹐先顾好自己再说吧!但事实上﹐「利他」就是以他人优先﹐从对家人﹑扩及到对同事﹑邻居﹑社会…的善良体贴﹐再把这些能做得到的贴心想法付诸行动﹐并不是什么要等到功成名就才能办到的事。

稻盛先生相信基于「利他」的心做出良善行为﹐人生也会被引导往更好的方向去﹐即便在经营的世界也适用。

他一开始创立京瓷的目的是为了「把我拥有的技术公之于世」﹐但创业第三年﹐遭遇员工要求善待遇否则集体请辞﹐令他不得不重新检视公司存在的意义﹐领悟到﹐公司并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而存在﹐心念一转将公司使命定调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的幸福」﹐在这样的价值观下﹐员工会共鸣﹑赞同﹐继而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如果我还是坚持不改当初创业的理念﹐京瓷应该就无法发展成现今规模这么大的企业了。」

即使临危受命重建日本航空时﹐他同样着重在「心」的改变﹐当时内部反对声浪不小﹐觉得在这节骨眼上﹐为何还要花这么多时间讲述小学生程度的道理﹐「这些不起眼的道理﹐就是导致公司危机的元凶。」

菁英管理阶层是否同理第一线员工面对的困难?第一线人员有否让客人觉得温暖贴心﹐想再次搭乘?日航的再生计画之所以能够成功﹐稻盛先生认为这是每一位员工心境的彻底转变﹐关键在于「利他」的动机与绝不放弃的心念。

恰好近日在天下杂志读到一篇贾伯斯遗孀罗琳鲍威尔为宾州大学毕业生致词的精华﹐呼应了稻盛先生所说的心的锻炼法则。

罗琳的父亲在她三岁时后因公殉职﹐年轻的母亲独自养大四个未满六岁的孩子。罗琳靠着半工半读和奖学金支撑学业﹐拿下宾大企管和经济双学位后进入华尔街工作﹐虽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不自满﹐更不以侷限对开创视野的渴望﹐「我开始想像自己如何为他人所用。」

去念研究所然后创业﹐那段期间当地的一位高中老师找她去班上演讲﹐她才发现许多孩子缺乏上大学的准备﹐「那天我明白了﹐即使天赋均等﹐机会却是天差地别。」这个经验孕育了她成立非营利组织「大学之路」﹐时至今日已在全美二十多个中心陪伴了数千名学生走过高中与大学的旅程。

照片来源:William Widm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比帮助别人能为你的时间带来更高﹑更好的价值。」生命彼此互惠﹐是万物永续的不二法则﹐因为利他的念头﹐让罗琳内心充满快乐并伴随谦卑﹐将失去贾伯斯的伤痛融进快乐的回忆化为爱;也像贾伯斯一样﹐择其所爱﹐全心投入(稻盛先生亦是在专注投入工作中沉淀淬炼)﹐更重要的是﹐保有利他之心﹐「当你偶遇了一个不可接受的现实﹐你会行动﹐或是把头撇开?」罗琳选择了前者﹐如今拥有丰富生命的她﹐以自身经验鼓励学生们勇于缔造改变﹐创造更好更良善的世界。

0 comment
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