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城市 看不見的故事

by 陳美琪
942 views

山﹑河﹑海﹑城市與人﹐是齊柏林導演透過鏡頭﹐心心念念想要傳達給世人的訊息。2017年﹐52歲的壯志未酬﹐長年工作夥伴不捨他的離開﹐勇敢接續這份未竟夢想﹐成立了『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要做齊導的眼睛﹐繼續照看這片土地家園。

過去三年半的時間﹐基金會推出了三檔特展-『見山』﹑『逐岸』﹑『映河』﹐與疫情期間重疊大半﹐但還是吸引了六萬人次來到淡水小鎮。今年推第四檔特展『覓城』﹐開幕選在12月17日﹐是齊導的生日﹐因為特展的脈絡是沿著他空拍的思緒﹐從大自然的壯麗與哀愁﹐回到容納人類慾望不斷擴散的城市﹐『覓城』旨在傳遞對台灣城市環境的關懷和省思。

城市﹐是龐大而複雜的議題﹐兼顧了廣度﹑深度並細微﹐基金會執行長冠麗坦言策展的壓力讓她曾想換掉展題﹐但最終為堅守住齊導的所見所思﹐仍以城市為題﹐邀請了交大建築所龔書章教授擔任策展人﹐規劃從「輕盈與隱蔽」﹑「直覺與記憶」﹑「慾望與夢想」﹑「遙望與微觀」四個各自對立的概念﹐構成這趟城市的飛閱。

龔教授與齊導認識多年卻未能有合作機會﹐這次受邀策展於他是一償宿願。『覓城』英文名為”The City, The flâneur”﹐以城市中的漫遊者為核心概念貫穿本次展覽。法文字” flâneur”﹐在19世紀是指生活富裕的白人子弟﹐閒來無事在城中悠晃﹐觀察環境的變化並品嘗其中美感﹐今演變為一種生活態度的用語﹐看似漫無目的地閒逛﹐實則有意識的探索﹐帶有文化性的閑散漫步。

『看得見的城市﹐有我們看不見的故事』﹐策展靈感來自龔教授最喜歡的小說《看不見的城市》﹐是義大利重要文學家卡爾維諾的代表作﹐小說寫從沒離開國土的可汗忽必烈想知道世界長什麼樣子﹐於是透過對談﹐讓馬可波羅為他描述了55個看不見的城市。

他在開幕致詞時表示﹐齊導二十五年來冒著生命危險﹐在空中為台灣留下了山﹑河﹑水和城市的風景﹐就像是個啟示錄﹐「尤其是城市﹐從空中看就像是一顆一顆華麗的石頭﹐但背後有非常沉重的省思。」藉由觀賞照片﹐讓人們與齊導當初在高空上的眼睛﹑所在的位置﹐進行對話﹐並透過四位偕同創作者﹐分別以文字﹑聲音﹑圖像﹑攝影﹐詮釋出城市的不同面向。

第一展區:輕盈與隱密

演員兼作家鄧九雲﹐寫下與「想像中的齊導」的一連串對話。在她筆下﹐齊導化身為「等候鳥的人」﹐就像鳥兒一樣輕盈的俯視整個城市。

站在地上的人總是對飛在天上的眼睛有很多好奇﹐一問一答之間帶出四個展區分別代表的意涵﹐風景不再單純只是用「看」的﹐最後「等候鳥的人」在離開之前﹐邀請站在地上的人們不妨也用自己的方式﹐成為這片土地的真正參與者。

第二展區:直覺與記憶

與其說這個展區不太真實﹐倒不如說是視覺習慣侷限了我們的想像力。

從侯鳥的視角看人類城市﹐彷彿是巨型符號組成的聚集﹐非自然的線條是經過縝密計算﹑完美構圖的結果新銳設陳溥輝將其化成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圖像設計。城市設計本由來自各種幾何﹐街道上的方方角角﹑圓圓圈圈﹐上了青空之後﹐竟成了新刺激。

第三展區:慾望與夢想

城市是實踐夢想之地﹐抑或發洩慾望之所﹖

城市發展至今﹐瘋狂追求進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態破壞﹐地球嚴重暖化﹐大自然謀著全面反撲﹐攝影師陳佳敏以實驗性的影像﹐將一頂紅帳篷搭在城市的繁華與邊緣﹐引導反思﹐我們現在過生活的方式﹐早已被超載的慾望弄得危機四伏﹐人類的建設究竟是文明還是反其道而行。

第四展區:遠望與微觀

因為侯鳥俯視整座森林﹐也微觀每棵樹木﹐所以這個展區的空間設計既像戲院影廳﹐也像沖洗相片的暗房。

超大型螢幕播放齊導的空拍照片﹐加以鏡面無限延伸﹐帶入身在林中的沉浸感;螢幕前方幾座低頭看的迷你放映器則輪播社會學家陳明璁用手機拍下的日常街景﹐猶如成排的路樹。「見林且見樹」的企圖心﹐在趣味中發人深省。

看見.齊柏林 × 勤誠 × 研揚文教
攜手推動雲林縣『環境台灣校園教育』

連結共好的信念把我們圈在一起﹐冠麗是我在台大EMBA的學妹﹐研揚文教基金會則是勤誠在公益路上最重要的夥伴﹐2021年我們攜手在雲林縣小學正式啟動『環境台灣校園教育』專案,把齊柏林導演的空拍影像納入教材中,讓小朋友可以從更高的視野以及更強的認同感來認識我們共同生活的土地。

我和研揚基金會執行長楊煥晨(左一),受冠麗(右四)之邀參加『覓城』開幕
照片來源: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臉書

專案內容涵蓋環境主題巡迴展、環境主題數位化模組教材;第一輪參加的五所學校除了以各自擅長的主題-山林、河川、海洋、城市、鄉鎮等製作相關數位教材,並活用校園間巡迴展示的素材作為教學使用,還發展出許多創新有趣的教學方式,例如:立仁國小以生動活潑的「三隻小豬愛地球話劇」結合生活中節能省電的範例;大東國小宣導友善農業的遵循守則,校園裡就有可耕作的實驗農田;福智國小以海龜媽媽為主角,教導小朋友以同理心去對待海洋中的生物;桂林國小與樟湖中小學則是走出校園,實地踏訪河川與山林…老師們格外用心,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從日常生活裡就能將這些對環境的知識內化,感恩大家都很珍惜這樣的教育資源!

在研揚基金會精心規劃下,去年12月,五所學校的師生圓滿地完成三天二夜的見學旅行,參訪的地點有:台中達德能源環境教育中心、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淡水齊柏林空間、台北市迪化污水處理廠、桃園防災教育館…一個月內3個梯次參訪,共出發5車,從雲林出發, 除了隨行的老師校長,還有研揚專業的領隊以及勤誠、勤眾員工與志工團全程陪同各景點的造訪。

看到小朋友導覽過程中踴躍發問,學習手冊寫得滿滿筆記。除了知識的增進,也教導他們在團隊中共進退的群體秩序、更要懷抱感恩的心態,對待身邊的每件事。見學之旅也是生活教育,一趟旅程期望在全人教育中奉獻一二。學生們的回饋讓我滿滿的感動,包括感恩卡片、餐會中他們精采多才的才藝表演、還有最重要的問卷回饋與心得分享,是我們持續優化見學之旅的動力。

感謝志工團陪著小朋友一起學習,為雲林教育出一份力!勤誠第一號志工寶嫂-淑惠常常跟我說,每次當見學之旅的志工,感覺自己也跟著變年輕,心裡收穫的歡喜是金錢買不到的滿足。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我也另外邀請了今年加入志工行列的年輕同仁,分享見學之旅的志工初體驗,就像等候鳥的人所說,不要只作為觀者,我們應該要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參與者,環境教育從小紮根,為永續的將來耕耘一片福田。

CTC廠務安衛部 尤婷萱

公司投入公益的精神是不只資助,還有陪同參與其中,邀全體同仁共襄盛舉,希望這種理念可以深入大家心中並用行動來實踐,提倡從小建立環保意識的重要性,並開放員工參與公益活動,這麼有意義的事一定要響應!

學生用心準備感謝卡片,認識環境的同時也被教導需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周遭的人事物,而學校也致力於環境教育方面的推動,讓小學生在這個階段就可以參與到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的知識。

研揚基金會提供的手冊內容非常豐富,在學習過程當中更額外提供小禮物,讓參與的學生樂在其中,更加深對綠能發電、環境保護的概念認識,短暫的相處也有這麼多收穫,感謝研揚基金會在活動上貼心的安排。更感謝公司釋出這個參與公益活動的機會,讓我可以在推廣環境保護的同時直接參與教育服務!

CBM全球市場行銷處 陳暐茹

經過了疫情影響的兩年,終於又開始的見學之旅,在陪伴的過程自己也收穫許多台灣環境的知識。很開心能參與這次見學志工環境之旅。這一天陪著小朋友們到許多地方學習台灣環境的知識,看到他們的單純可愛、樂愛學習的模樣,回想到以前學生時期若是有這種機會參與這種活動,學習書本外的知識,我想能激發我對世界更多的探索欲。謝謝Maggi大力支持才得以每年都能有如此有意義的活動。

0 comment
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