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差異是力量的來源- 《堅持的人Ⅱ》訪陳清圳校長(下篇)

by 陳美琪
584 views

這可能是最熱鬧、耳朵不知該聽誰的一次訪問。

樟湖國中小的校長室,彷彿是個讓人不知不覺就會走進去的所在,即使發現裡頭坐著陌生臉孔,大方說聲:「有客人啊!您好!」,熱絡起來不過三、五分鐘的事。沒等小編開口自介,就有人幫忙說明來歷,連同我們去年送給清圳校長的勤誠四十周年紀念冊,也從書架上被取出翻閱。

不一會兒,已是手沖高手的替代役青年遞上一杯古坑咖啡、正在研究紅茶栽種的歷史老師也沏了壺茶;待午餐鐘聲一響,親切的廚房阿姨打來三碗素菜飯…全都是自動自發,清圳校長正忙著講一通關於碳中和的電話,我還來不及辨別這些進進出出的笑容和名字,又被窗外不時貼上的一張張可愛小臉,惹得分心。這間山上小學校的純樸、熱情,就像校園裡的青青草地,芬芳隨山嵐拂面,宜然自得。

第一章《理想:你因何而來?》
打掉重練,不是為了爭

因為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很享受在華南國小的學習,所以當樟湖國中小因改制公辦民營而造成師資缺額時,原本在一般國中任教的陳綺華老師,立刻報名,「不用舉家遷移外縣市、上山半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讓我們體驗這種課程的機會,當然要把握。」

身懷絕技,加上滿腔抱負,義無反顧跑上山,準備大展拳腳,豈料換來的是兩行淚。

「我們帶著要貢獻的心情來,結果看什麼都格格不入、不順眼。我以前常常跟校長吵架、劇烈爭辯,覺得這樣才是夥伴,但校長說:『如果你們每個人都抱著是來貢獻的心態,那學校會更慘!』

只不過半小時車程的距離,竟存在著文化的衝擊。為了重新適應,忍痛把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打掉重練,她回憶道:「我們所有老師都壓力爆棚,有經驗的要打掉,新任要學好多東西,壓力真的好大!」,而讓這群老師不動搖的,除了自己的初衷,還有這間學校的價值觀,「當價值觀越來越穩固,你會知道方向沒有錯,才願意去修正自己。」

照片來源: 陳清圳校長臉書 (前排: 陳綺華老師 )

氣氛正溫馨,清圳校長卻補刀爆料,要她自己供出曾因壓力而大哭,驚動了誠致基金會方新舟董事長為此專程上山來慰問的”糗”事;坐在一旁、笑容爽朗的總務主任,明明家住基隆八堵卻來這任教,還因身兼數職忙到久久不得返家,成了大家開玩笑的對象;至於剛為學生看診完、走進校長室用餐休息的王永文牙醫師,竟是遠從澎湖而來,八十歲的高齡仍堅守利他理想,在新竹尖石、古坑等山區偏鄉長年駐診,問他多久回家一次,校長調皮代答:「他老婆說,有回來就撿到了!」,王醫師也不否認,引得哄堂大笑。

眼前的這群人不把苦當苦,也不介意雨過天晴,當作茶餘飯後的搏君一笑。有師長們如斯,孩子們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等同有了最強守護,樟湖七個價值觀之一的「用全校的力量照顧好全校的孩子」,每天都在實踐。

照片來源: 陳清圳校長臉書 (右:王永文醫師)

第二章《愛:你愛你的孩子嗎?》
這裡是學校也是山上的家

曾和Maggi參觀過樟湖的宿舍,當時我們都沒多想,只欣慰學生被照顧妥善,直到這次深聊,才知山上的宿舍,背後有著好多看不見的嚴肅議題。

首先是老師的通勤安全問題。

開往樟湖的山路窄又彎,行經一半,清圳校長指著車窗外,說道昨天才又有老師在上山途中發生車禍,照片裡是整輛車側翻,怵目驚心。這類通勤事故一年發生好幾回,已經無法坐視不管,好不容易跟教育處爭取到宿舍經費,預計七月開始蓋,優先提供給老師。

而住校的六十幾個學生,也有不少令人心疼的故事。

「我們有個願景是要多照顧弱勢,」樟湖的弱勢學生比例達五成以上,包含經濟弱勢、家庭結構弱勢、學習弱勢、文化弱勢和情緒弱勢等五類,因為學校設有學生住宿,所以經常發生有家長因無力負擔,或不願照顧,便想把孩子送進來,一度讓教學和輔導系統非常吃緊。

照片來源: 陳清圳校長臉書

無論是意願低落,或有不得已的苦衷,皆反映出很多孩子們處於高風險的狀態,清圳校長感嘆社會福利在重要的人力上總是吃緊,而他的職責是盡其所能在照顧弱勢和維持學校運作之間取得平衡,只要家長願意為了孩子而努力,「這種人我就必須要多幫忙。」

《心中有愛,事就不難》

一位住在水里的孩子,跟著媽媽搬去跟阿嬤住,結果阿嬤被阿公家暴,他們只好又搬出來。

這位單親媽媽在竹山當護理師,輪值夜班時,孩子會一個人在家,讓她很不放心。她在面試時表達,願意為了孩子搬到古坑,自己可以每天搭車去竹山上班。

但清圳校長考量到,當她週末去上班時,孩子將獨自留在古坑,安全疑慮更大,於是想了折衷辦法,告訴對方:「我可以幫忙照顧孩子,但請妳租房子租在醫院旁邊,當孩子周末回家時萬一有狀況,可以就近走到醫院去找妳,妳也可以很快回到他身邊。」

這位媽媽果真如約定照做,孩子從五年級轉來就讀,現已升上樟湖國中部,在學校和家庭都得到很好的照顧。

光提供住宿還不夠,因為學校要求住校的孩子在周五放學後必須返家,結果一些比較缺乏照顧的孩子就在外面遊蕩,清圳校長為此辦起了自學團,「我看這樣不行,我變成禮拜天都要在斗六車站附近開一個自學團,把他們找過來讀書、提供午餐。周末兩天的假期,至少有一天我 hold 住。」

自學團從2017年辦到現在,早期的租金和餐費都由他自掏腰包,慢慢地,有越來越多熱心的老師、家長和醫院院長等人加入,協助提供資源。

我問:「你不就只剩一天可以回家休息?」

他酷酷的說:「我是沒有什麼休假啦。」

再問:「這樣還說要退休,退休真的OK嗎?」

他回:「我再去超商兼工。」

照片來源: 陳清圳校長臉書

第三章《現實:難為無米之炊
想為孩子實現更多

那日是周三,午餐過後,照理說國小部應該放學去了,但卻全留下來上社團,一問之下,竟是要等國中部5點下課,再一起搭交通車下山。

我用都會人的思維,脫口就問:「怎麼不多派車?」

校長苦笑:「多一輛交通車,學校一個月就要多負擔2到3萬哪!我們交通車一個月9萬,學生繳一點點錢,比照台西客運,剩下我們吸收。」

如此一來,國小部老師的上課時數就必須拉長,雖然聘有鐘點教師,但支援有限,所以老師們提出希望讓鐘點轉任,「一位轉任,一個月要多1萬5,我說我去募募看看。」

午後遇上突如其來的大跳電,茶道社、咖啡社因為沒電煮水,學生們跑出來摘野花送給社團老師。我則跟著清圳校長在校園裡逛了一圈,再往後面山坡,去看茶園。這片有機紅茶已經栽種第二年,他說要到第三年才會好喝,未來銷售的盈餘除了供茶園繼續運作外,將補助給弱勢學生,「因為住宿一個月8百,吃三餐一個月2千4,不要覺得不貴,真的會有人繳不起,我都會固定去企業幫他們做簡報(募款)。」

基金會提供公辦民營的經費,九成用在教師培訓,一成用在設備,額外的這些運作和需求,每年還需8、90萬,他自立自強,「光一個單車走讀每年都缺30萬的經費,要想辦法去募啊!」,捉襟見肘的還有茶園裡的除草也亟需人手跟經費,他歡迎企業合作來當志工,學校會提供營養午餐和教育農園的住宿喔。

一邊佩服校長的數學和記憶力,一邊驚訝他跟Maggi的相似,都是「包生還要包養」的利他哲學實踐者。不明究裡的人看他們,往往是欽佩並附上「這樣時間怎麼夠用?、「不累嗎?」等疑惑;但事實上,這個「累」,早已超脫身體的疲「累」,轉化成了能量的積累」,就跟複利威力一樣,堅持越久,越強大。

第四章《力量:心的出發點》
因為遺憾,更要走得遠

和清圳校長聊天,總是愉快而珍貴,他快人快語,豪不遮掩,句句切中核心,每次回頭思索他說過的話,時間過得再久,那股力量都還在!

面對這位挫越挫勇的超人校長,問:「這幾年,最大挫折是什麼?」

「一個是,因為做轉型,失去一些朋友。」,因為理念不合,搞到分道揚鑣,他坦言是心中的遺憾。

但即便如此,「大道無情,必須要先擺出來,即使是自己親人也要遵守核心價值,不然你怎麼讓組織往前走?」

臉上露出少見的嚴肅,強調組織要改革,必須在共同願景下有相同的核心價值,「現狀是這樣,to be到什麼地方,好好真實的去分析,即使是內部成員不合,那就把它寫出來。回到制度上去看願景,目標訂出來,大家一起做,你不講,就遠永在猜忌,就會消耗戰力。」

經驗告訴他,改革要成功,就是尊重差異性和多溝通,讓價值觀可以變成大部分人的共識。譬如:主任不敢去跟某位老師談,那就找三、四位老師陪同一起談;再不行,就召開策略會議來解決,「你會慢慢發現你的底氣越來越足,因為你不是為自己。」

他總結一句:「相信差異是力量的來源!」

照片來源: 陳清圳校長臉書

那第二個大挫折呢?

「因為改革,要把自己攤開。」

在轉型公辦民營的過程中,他把整個樟湖攤在陽光下任人看,包括組織的問題、人的問題、還有他自身的問題,明知道這樣會引來質疑、冷嘲熱諷,甚至被打折扣,但他認為這是必經之痛,否則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如果你掩蓋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怎麼去解決問題?所有問題全部呈現,我才能徹徹底底找到路徑,一個一個解決。如果我曖昧不願意把問題張揚出來,那解決不了問題。」

如果沒有真誠去面對自己的問題,改革的時程會很長,你的核心價值不會建立。」他勇敢執行信念。

第五章《未來:始於莫忘初衷》
文化,是實踐價值的路徑

有人擔心公辦民營會不會讓樟湖原本照顧弱勢的理念逐漸稀釋,清圳校長很肯定地說:「絕對不會!」

就算現在學校慢慢出名了,有富裕的都市家庭移入,也固然「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所有師者的心願,他說不能忘的是:「弱勢的孩子誰照顧?」更強調照顧弱勢的信念和行動,不許一絲鬆懈,因為一旦沒掌握住,三年後就不會再有人去做,慣性會趁虛而入讓一切走了樣。

「我們有偏遠來的孩子,很明顯的會比較安靜,因為除了在學校玩,回家就…(沉默不語),很明顯的落差,這叫文化不利因素。」,相較於都市家庭,偏鄉的弱勢家庭對於支持孩子面對社會,尤其缺乏;而老師、學生和家庭之間往往會形成一個循環,家庭狀態影響了學生,而學生的學習意願又會影響到老師的教學意願,若整體循環往下,弱勢將會越弱勢!

照片來源: 陳清圳校長臉書

也因此,給予老師系統支持,讓他們不斷往前,獲取成就感,這是轉型公辦民營的一大立意。以樟湖來說,誠致基金會提供多元的教師培訓系統,與海外研修的機會,若老師的選修不足,基金會也會直接溝通,掌握老師的狀態。

「方新舟董事長和張輝誠老師對我們有多好啊,說只要是誠致的系統、學思達的系統,我義務支持你!這不會是一堂課就做好,一個系統培訓都要將近一個學期。」

「老師最重要的跨校、跨界、跨域、同儕成長。,現在做的都在為未來儲存能量,清圳校長肯定樟湖教師的高凝聚力和學習意願,唯一擔心的是老師們的身心張力太高,所以發行了校內動滋券,希望帶動運動風氣來紓壓。

照片來源: 陳清圳校長臉書

對應少子化的時代,他直言,將來學校倒閉的問題會很嚴重,勢必往實驗教育或公校轉型的趨勢,下一波改革在學校文化。

「困境盤點,還要加上願景 ,你才會理出關鍵路徑。怎麼實踐核心價值的路徑,就是文化。」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是集體的力量,清圳校長鼓勵大家:「常常想著自己的不足未來是一定需要學習的還有你的教育初衷有改變嗎?你當初進來教育界背後的目的,絕對不會只為了那口飯,一定有更多想要做的事!」

照片來源: 陳清圳校長臉書

這段話,不只是教育工作者,也適用於所有的工作者,以及未來的工作者。《堅持的人》系列第二篇,透過陳清圳校長不畏衝撞、願意承擔、平等關愛的使命感與堅持不懈,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人生只有一次,抱持著什麼樣的初衷、選擇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它,將會決定一生的模樣,但凡最終能留下的,唯有我們的信念與曾經的行動。

延伸閱讀: 把學校救回來,讓孩子在故鄉成長 - 《堅持的人Ⅱ》訪陳清圳校長(上篇)


0 comment
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