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要做的事,沒有人可以阻攔-《堅持的人IV》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 (上)

by 陳美琪
1259 views

去年琪愛開了新系列專題,取名《堅持的人》,如字面的意思,是為堅持前行的人而闢,構想則來自我們的有感而發。

勤誠在產業界有41年的資歷,但以企業公民的身份投入社會領域,故事仍須從一張白紙寫起,幸運的是,初出茅廬即受各方公益夥伴的相助,他們因強烈的使命感而自帶光芒,點亮勤誠在這條路上越做越有感、越走越堅定!2023年是勤誠正式展開社會參與行動的第十個年頭,回首一望,最難得的是這群有光的夥伴,因此琪愛以專訪形式,寫他們凡事樂觀的正能量、寫他們溫柔堅定的信念、寫他們永不放棄的行動。

2024年要訪的第一位,Maggi毫不遲疑就說出她的名字-萬冠麗,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執行長。

她和Maggi一樣,不到三十歲就創業,一創業就成功,然而,物質上的富足卻未讓她就此待在舒適圈。2017年一位好友的驟然離世轉動了命運之輪,別人眼中的「一時激情」,深深觸動早埋在心底的利他種子,大肆發芽、長根、爬藤,造就與眾不同的人生第二座山,義無反顧跳進非營利組織(NPO),她說很怕人家問為什麼,因為傻勁無從解釋。

「為什麼我二十八歲就創業,今天敢作基金會,就是一股傻勁吧。」

掛著酒窩的笑容甜的好看,但投身NPO卻是從「鹹」開始。

我說,你如果你要做什麼,就算我一份。」

所謂緣分,往往在一念之間。她開平面設計公司,齊柏林導演接攝影案子,兩個人順理成章當了二十年的工作夥伴,齊導對攝影的熱愛、對台灣土地的情深,她知之甚深。

「二十五年來全台灣沒有一個人持續在空中記錄台灣,地景的前後期變化,每一次災難發生,他一定赴災區,持續在紀錄,沒有人在做這件事情!」

所以當齊導想籌拍《看見台灣》時,第一個去找的就是萬冠麗。

他告訴她,想拍電影,是為了喚起全台灣對環境的關注。他的表情動容,拿著好多在八八風災時拍的滿目瘡痍,她看了也傷感,便回答:「好,那你願意,我也願意。」

誰會一口允諾拿錢支持一個沒拍過電影的人,拍的還是最缺票房的環境紀錄片?果不其然,齊導在外頭問了一圈,除了萬姐,其他人都搖頭。

看著齊導如此受挫,萬姐雖也想過自己是不是犯傻,但答應的事就做到底,用資助的、用借的,幫忙成立電影公司、斥資買陀螺儀,終讓齊導如願拍出這部震撼全台、寫下紀錄片票房奇蹟的《看見台灣》,而這時她才將最初沒說出口的小盤算,向齊導吐露。

「他說這部電影是為了兩千三百萬人而拍的,我當時想,如果把我這十年要捐款的錢,集結一起給齊大哥去拍電影,這樣我的小愛不就變成了大愛!」

多虧了傻人有傻福的一念,讓《看見台灣》得以透過鏡頭向世人展示土地的傷痕,勾起慚愧與不捨,掀起一場最溫柔的革命,影響力前所未有。

「除非我不做,一但發心要做,就一定要做到好!」

如眾所知,2017年齊導在飛行任務中不幸罹難,很多人勸萬姐,齊導已經打過美好的一仗,就放下吧!但她不捨齊導的壯志未酬,空拍二十五年,留下了六十萬張照片,還有這好不容易用「看見」所創造出改變環境的力量。

假如當時就這麼算了,這個名字、這部電影跟這整件事,不出幾年便消失在公眾記憶中,齊導拿生命去換回來的龐大影像,何去何從,何人珍視?

一時激情沖昏頭也罷,她只想著:「齊大哥的精神跟使命是可以被延續的!」既放不下,那就一肩扛起,創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事情剛發生的那段日子她還記得清清楚楚,6/10齊導出事,6/12送回台北,整整三十二天在殯儀館處理後事,「我每天早上給他上完香,我就開始幫他做事情。」公祭、追思音樂會、北中南攝影展…一直忙到年底,忙到把自己的公司給忘了,整個抽開不管,那年是她創業以來唯一虧損的一年。

身邊的人都勸她千萬別當誤入NPO的小白兔,也有人善意提醒世間終究人走茶涼,她說聽了會怕,但不知道哪來這麼大使命感,始終沒打退堂鼓。

「周遭大概十個人,有十個人都叫我不要做。」在做與不做的十字路口,苦惱許久,一日,忽然有個念頭閃進腦海:

「萬冠麗,十年後你退休的話,回想起這件事情,你會不會遺憾?

老天爺交了一個這麼重要的工作下來,齊大哥忽然這樣走了,我們都沒有一個人承接,你會不會遺憾?」

答案是:「會!」

她跟自己說:「走!往前走!」

「我覺得我比以前更努力,因為錢不是我賺來的。」

創業二十幾年才改行當新手,尤其要從「賺錢的人」轉變成「募款的人」,對她而言是最難跨過的心理障礙。

「我很清楚我原來的公司,我從沒有擔心過業績,但NPO完全不一樣,收入來源完全靠捐款,你怎麼願意讓人家願意拿那個錢出來?」

長年商場歷練、攻讀台大EBMA,找資源其實不難,但凡事不求人的性格,更不願讓朋友們感到壓力,她採取的對策是讓成績來代替開口,「憑著面子跟交情,如果你沒有做出成績,那沒有意義,就是一次性。」

她心裡急,想做很多事,覺得做事才有實績,實績才能帶進捐款,每每錢還沒著落,就把計畫寫得滿滿,被基金會的歐晉德董事長形容好像在拚業績,也擔心把同仁嚇跑,建議刪減,但她不但不肯刪,還發下豪語:「心有多大,願就有多大,我發心,就一定會有人幫助我!」

基金會成立的頭兩年,她整天排滿行程到處請益,晚上回公司寫計畫,天天在辦公室待到十二點。有時候腦汁絞盡也寫不出隻字,就對著空氣罵齊導:「都是你啦!沒事幹嘛搞得我人生這麼辛苦,我應該要退休了,現在還每天加班寫東西,你趕快給我一點靈感!」

苦其心志的過程,讓她越發有感一切彷若冥冥中註定,假如不是有創業的經驗,何以扛得起創辦基金會的擔子,當然,本身沒有財務負擔是一個大前提,但創業者的天賦與特質,才是讓她進入NPO後一路披荊斬棘的關鍵。

「創業者遇到困難就找方法解決,不會停下來!」

原以為是否背負著什麼期待,得這麼拼命,她搖搖頭說:「齊大哥家裏面沒有一個人對我有任何要求,這是我選的路,既然選了,就做到好。」

天助自助者,她將自己跟基金會緊緊綁在一起,這幾年早已不進自家公司,但公司在經歷2017年的虧損後,偶然一把貴人相助,開出新契機,重新步上成長軌道,業績蒸蒸日上;基金會則在她拼命三娘的憨人精神帶頭下,樁樁件件的化不可能為可能,建置在淡水的齊柏林空間、與勤誠及研揚攜手在雲林縣小學展開環境教育計畫、致力將齊導的攝影作品轉為數位典藏…到2023年《看見台灣》上映十周年之際,宣布了《看見台灣3》的拍攝計畫(當年未完成的《看見台灣2》,將永遠的留給齊導)、兒童環境教育計畫也將擴展成三個縣市同步推行、完成數位典藏資料庫上線…,萬姐完美示範了發心的力量,還不斷地為這座人生的第二座山增加高度。

想起她曾致贈給Maggi一幅以齊導的攝影做成的海報,上頭兩個字「見山」,如今想來別有意義,她和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希望讓人們看見的,不只是齊導鏡頭中的遠景山,還有眾人齊力將遺願化為環境永續的願景山。

在這個高舉個人主義、成人之美極為稀缺的年代,無論是傻勁、情義、抑或命中注定,萬冠麗獨自挺身而出的故事,一篇琪愛實不足以述。下一篇《堅持的人》將從她的成長歷程探尋過人勇氣的來源,還有,帶著傻勁勇闖NPO卻屢創奇蹟的動人旅程。

0 comment
2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