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望太平:海拔千尺的創生傳奇

by 陳美琪
12 views

這一篇琪愛,是2022年拜訪梅山鄉太平村,寫下《訪雲霧太平,看人間有情》的續集,將Maggi招牌的連結與共好、透過琪愛的追蹤和分享,為雲海上的創生故事,留下動人的紀錄。

「續集」通常有以下幾個特色:

1.延續:保留前作角色與世界觀,承接未完情節。

勤誠與這座小山城的緣分未完待續,而續集的開端,就是因緣成熟後的連結共好-Maggi攜手「犀牛老爹」施力仁,為太平送上象徵繁榮與永續的「犀」望。

2. 升級:衝突更強、場面更大、情感更深。

上回嚴清雅村長帶我們走了太平雲梯、太平老街、張文環故居;這回我們不但受邀參加了村子裡的喜事,還到隔壁村看一年一度的「萬鷺朝鳳」。

3. 創新:加入新角色或新元素,避免重複。

小編留在村裡過夜,見過、聊過、同車、同桌的村民,還有梅山鄉四個村落的匠心職人,以及曾幫助過太平的貴人們,每個人的故事都很樸實動人,而這些緣分的中心點,正是嚴村長。

4. 呼應:致敬前作經典橋段,維持連貫感。

就算同樣的話聽過好幾回,但由不同的人說出,反覆應證了嚴村長的遊走於理想與現實之間能耐,他從不畏懼也絕不放棄,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喚起村民共同翻轉故鄉。

5.挑戰:在「延續」與「突破」間取得平衡。

農村改造十年磨一劍,雲梯落成後的經營才真大學問,既要做事有魄力,也不能辜負做人的智慧,還有接班的問題要思考,嚴村長面對的挑戰,堪比大企業CEO。

心胸與遠見
決定了雲梯的成與敗

過去十五年,各縣市為提振觀光,一窩蜂搶建高空步道、吊橋,但因缺乏差異性及妥善的維護和經營,大多數在爆紅後,便熱度消退乏人問津,淪為「蚊子步道」、「蛋塔橋」。

嘉義梅山鄉太平村確實也因太平雲梯的落成,讓沒落山城搖身成為炙手可熱的景區,但不同的是,雲梯的催生者-嚴清雅村長,著眼的不只是觀光,而是產業的長遠發展。希望藉由雲梯的興建,讓漂泊在外的太平子弟有機會返鄉就業,村落人口不再凋零。

照片來源: 梅山太平雲梯臉書

他對外克服龐大經費、環評審查等艱難關卡,對內還要消弭分歧和猜忌,前後長達11年的奔走倡議,取得1500份居民同意書,獲得主管機關的層層認可,才完成這座橫跨太平山和龜山之間的太平雲梯。

2014年六月動工,2017年九月營運,太平雲梯至今仍遊客如織,魅力在於嚴村長打造結合自然景觀、地方情懷和人文美學的生態,讓遊客到此不只能登高賞雲海,還能藉著文學地景和藝術裝置,漫遊老街,品味小城故事。

照片來源: 梅山太平雲梯臉書

嚴村長堅信:沒有產業,就是曇花一現。所以從「太平社區發展協會」衍生而出的「太平社區產業合作社」,標下太平雲梯經營權,自2018年自主營運管理,妥善的營運規劃和周邊配套整合,讓太平雲梯曾為少數至今人氣不墜的高空景點,帶來穩定的營運收入,創造地方青年就業機會,並提撥盈餘投入社區發展與回饋。

從此,太平村不再靜悄悄,嚴清雅村長的行動讓居民們重新看到希望,每當活動舉辦,越來越多人放下農忙,貢獻一己之力;過去抱持不同立場的,也漸漸願意放下歧見,共襄盛舉。自己的故鄉自己幫,愛鄉愛土的情懷將居民們凝成一股繩,太平村的地方創生,就從這座雲梯,漫漫展開。

經過去年的手術,嚴村長身體大不如前,但仍每天在村裡奔走。
那日從早到晚,從太平到太興,與他「巧遇」了好幾回
晚餐後,大家怕他太累,他卻反過來招呼大夥到民宿續談。隔天一早,他親自去接馬處長與社員們勉勵。

早餐後又趕著開基金會的董事會臨行前還不忘叮囑小編:「你別急著下山,等我開完會,我還要找你聊一下。」
他心裡想的,都是這座村子的事。

從嘉南到太平
藝術使人連結在一起

勤誠嘉義廠是「連結共好」的體現,廠區裡的藝術人文既國際,更在地,尤其由兩位嘉義藝術家的合作-馬賽克藝術家歐志成以畫家莊玉明描繪甘蔗田系列畫作為藍圖,使用餘六十萬片馬賽克,完成兩幅壯麗的《嘉南平原》藝術牆面,最具代表性。

然而,勤誠和在地的連結,不只在廠區內,還從嘉南平原蜿蜒上梅山三十六道彎,直至海拔1060公尺的太平村。

在太平巧遇勤誠嘉義廠《嘉南平原》原畫作家莊玉明老師(圖中),他與Maggi一同聆聽林國聰老師(圖右)的導覽。
林國聰老師是梅山鄉龍眼村人,從小在山裡長大,以彩墨畫記錄童年的山村景色,筆觸寫實而意境開闊,受邀回到太平舉辦畫展。
這也是嚴村長推動「以藝術造景、四村共好」的一環。

2021年農曆年,Maggi和家人初登太平雲梯飽覽嘉南美景。雲梯入口的山茶花馬賽克牆,和老街上處處有藝術裝置,引起了她的好奇,從而得知嚴村長翻轉太平的感人故事。

Maggi是致力推廣藝術的人,聽到嚴村長希望用藝術美學結合自然景觀,打造太平桃花村,自是十分認同;而當村長聽到Maggi總結創業與經營智慧的金句:「貴人相助、高人指點、小人監督、自己努力、菩薩保佑」時,猶如雷貫耳,尊稱Maggi是老師。

這兩位充滿想像力、善用連結力、又有超強執行力的領導者,這回要攜手為太平傳奇再添一筆。

「兩位同齡的好友,來拍一張吧!」
Maggi和村長滿臉笑容,手比著YA,留下這張珍貴的可愛合影
~

「雙羊」如故,「三羊」開泰
「犀」望永遠在

巧的是,Maggi和村長都屬羊,還是各一方的領頭羊。這對同齡的「雙羊」一見如故,互敬又互惜;但緣分似乎仍嫌不夠,隔年又添上一位,湊成「三羊」開泰,洋洋得意!

2022年元旦,氣勢雄偉的《金剛犀牛》矗立在雲梯廣場上,昂首迎向太陽。雕塑作者「犀牛老爹」施力仁,正是緣分送來的第三隻羊-他不僅是Maggi熟識多年的好友,還是嚴村長在軍校睡上下舖的同學,兩人30多年未見,疫情後在一場同學會上久別重逢,得知同學為鄉出力,施先生便慷慨將在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亮相過的《金剛犀牛》,及數件犀牛作品,運至太平雲梯廣場借展。

看到《金剛犀牛》成為遊客必拍的景點,嚴村長心中萌生一個念頭:希望能留一座犀牛雕塑,作為太平雲梯永久的藝術地標。只是,犀牛雕塑造價不菲,實非地方合作社能夠支應。

2024年歲末因緣俱足,為實現了嚴村長無私的願,由勤誠贊助、施力仁打造,將寓意祥和與繁榮的《元寶犀牛》送給太平村。《元寶犀牛》原就是村長特別鍾愛的一隻,外型渾圓厚實,好似元寶,代表吉兆;不鏽鋼材質堅韌持久,正如嚴村長以堅定的意志,為地方創生的塑立典範,帶領太平一步步邁向更美好的明天。Maggi代表勤誠獻上祝福,將《元寶犀牛》屹立雲海之巔,見證太平的蛻變與永續。

照片來源: 梅山太平雲梯臉書

串聯四村共好
立下地方創生典範

梅山四村,翠綠相擁;朗朗山谷,歲月悠悠;雲霧之家,心之歸處。

嚴村長也是「連結共好」一等一的好手,太平雲梯並非獨好太平村,也要照拂梅山鄉其他三個村:碧湖村、太興村、龍眼村。他希望遊客以太平村為門戶,登雲梯、逛老街,再轉往三個村落享受高山茶園、精品咖啡、竹林步道和雲海奇景。

村長說,要好,大家一起好!因此,太平村辦慶典,三村都來共襄盛舉。

從左上依序: 太平村、太興村、碧湖村、龍眼村

龍眼村的冠軍茶廠「龍眼林茶」是嘉義大阿里山區第一批種茶的先驅,現任主人林廣立大哥在十幾年前改採自然農法栽種,其研發製成的GABA茶今年更拿下了頭等獎,還結合自家茶園、竹園的美景和古厝的懷舊,開設在網路上被封為秘境級的「大山自在民宿」。但即使工作再繁忙,聽到嚴村長要辦慶典,便情義相挺,與唸軍校休假返鄉的兒子輪流到太平村設攤站台。

而同樣獲獎無數的碧湖村「琥珀社咖啡莊園」,經營者陳合德大哥以咖啡為志業,他結合家族經營的茶園、苦茶油和蜂蜜,打造咖啡與在地美食雙重享受的景觀餐廳,在google評價高達4.9分。另外還有許多厲害的職人都應村長之邀參加,遊客中心前的攤位可說是星光熠熠,冠軍茶香與精品咖啡香交織,讓人一試難忘。

上圖: 琥珀社
下圖: 龍眼林茶場
這畫面實在太溫馨,小編又忍不住為大家合影留戀
座上賓有太平的貴人-前阿管處馬惠達處長及夫人、龍眼村「龍眼林茶」的林大哥、碧湖村「琥珀社咖啡莊園」的陳大哥、「無二窯」的謝大姊、太平社區產業合作社的夥伴及才返鄉數月的小青年們

期間限定 :
一年一度萬鷺朝鳳

至於隔壁的太興村,此時正值觀光高峰。

每年黃頭鷺從東北亞往南遷徙至菲律賓以南度冬,會途經雲林、嘉義一帶,其中最壯觀的景象就在梅山太興村的毛樹溪谷。由於當地人稱毛樹溪谷為鳳凰穴,所以黃頭鷺群過境的景觀,就贏得「萬鷺朝鳳」的美名。

每年九月初開始,一群接一群的黃頭鷺,少則數百隻,動輒上千,順著毛樹溪谷山的氣流漸次盤旋上升,不斷變化隊形,有時如白龍擺尾,有時像魚群嬉遊。成群銀翼翱翔綠色山谷,是每年九到十月期間限定的奇景,最佳觀賞時間落在下午的四點到六點,總是吸引大批鳥迷早早架好攝影機,迎接「鳳駕」。

照片來源: 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網站

鷺群的遷徙路線,會先行經古坑樟湖,再飛往太興鳳凰谷,從樟湖到太興約莫十五分鐘的飛行距離。憑著嚴村長跨越山頭的人脈好交情,從午後三點起’,樟湖那端便持續傳來即時情報,讓我們能即時掌握鳥況,做好觀賞準備。

傍晚五點,我們接獲來訊,在簡大哥的帶領下前往巧雲小棧的景觀平台就位。過不久,一抹白影從左側山谷緩緩浮現,詹大哥只是淡淡看了一眼,便判斷道:「這群不大,大概五百隻。」我們驚喜地看著鷺群不斷變換隊形,聚散之間如同一場無聲的舞劇,優雅而輕盈。

接著,第二群、第三群、第四群,依序到來,數量或多或少。最後,三群白羽在空中逐漸靠攏、重疊、交融,終於化為一個壯觀的白色雲團,在鳳凰穴中乘風而起。那一刻,我們看見山風在前引路,鷺群循著不曾失傳的本能歸巢。大自然的精妙秩序如此真切,提醒我們:只要善待土地,生命自會永續不息。唯有萬物共榮,人類才能真正祥和。

加碼推薦:
面朝鳳凰穴,金殿奉龍王

從太平到太興,僅十來分鐘的車程,那日下午我們提早驅車前往,趕在「迎鳳」活動之前,先參拜龍王。

太興村的「龍王金殿」,外觀名副其實的金碧輝煌,以蒼翠竹林為襯,三層樓的廟宇建築在陽光下金光閃耀,莊嚴而美麗。這座廟宇由當地人簡大哥的二姊所建,她早年在外經商,受到龍王感召,回鄉挖掘出高海拔湧泉,而此地剛好又正對著毛樹溪谷的鳳凰穴,遂發心興建金殿供奉龍王。

「龍王金殿」處處可見「風生水起」的風水格局設計,並依「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的傳說,雕塑出九位龍子的姿態化身,依循其獨具的性格,分置於梁柱、屋脊、水池等處,淋漓盡致展現龍的傳說。簡大哥帶著我們細細品味建築的巧思,也娓娓道來許多與龍王有關的典故,裏頭大有學問更饒富意趣。這座金殿不僅富麗堂皇,更蘊含著靈秀的能量與虔誠的信仰文化。

一個村的事
變成大家都願意做的事

太平的可愛在於人,村子裡辦慶典,就像一頓團圓飯,遠近的人都因思念而啟程,沿著這條熟悉的蜿蜒山路回來相聚。

  • 興建太平雲梯的李總和嚴村長有深厚的革命情感,那日趕在日落前帶著老父親和妹妹上山探望村長。(圖左一)
  • 太興村簡大哥帶我們參拜龍王,再轉往巧雲小棧等候鷺群,親手砌上一壺又一壺的好茶款待,溫暖好客。(圖右二)
  • 經營雲境山城民宿的沈姊,也是因為村長的鼓勵,從茶行變飯館,對待龍鬚菜跟採茶一樣,一枝一枝仔細挑折。(圖左二)
  • 從烘焙業回鄉的昱正,父親是無二窯的謝興宗老師,他七年前加入合作社投入社區改造,為故鄉盡一份心力。(圖左三)
  • 已退休的馬惠達處長與夫人仍心繫阿里山,叫得出太平合作社裡每一位夥伴的名字,退休兩年已六度應邀回山參加慶典和婚禮(圖左二)
  • 村長25年前在嘉義高商當教官時的學生-尤大哥,現在是銀行高管,但只要村長教官一聲令下,上山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圖右一)
  • 還有嘉義的戲劇社老師們來當志工帶活動(圖右三)、為配合品茶活動精心研發四種口味茶雞蛋糕的夥伴(圖右二)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