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救回来,让孩子在故乡成长 - 《坚持的人Ⅱ》访陈清圳校长(上篇)

by 陳美琪
862 views

争议,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都怕惹得满身腥,若无有所图还愿淌浑水、涉深池,这背后不寻常的坚持力量,琪爱必须要访!《坚持的人Ⅱ》走访的正是一位总在风头浪尖上行走的教育工作者,使命感就是他的十字架,恐惧的只有时间不够,因为还有很多该为孩子们做的事-访陈清圳,云林县樟湖国中小校长。

一本书、一通电话,搭起Maggi和清圳校长的情谊,2018年起她和小编几次上山拜访,当时清圳校长兼任了两所在灭校边缘的小学校-古坑乡的华南国小和樟湖国中小。在教育界,他富有盛名,至今16年的校长生涯拿过四座教育卓越奖,还有师铎奖,受媒体关注,外面看着风光,但各种闲言闲语也没断过,有时身边伙伴抱屈难平,他本人倒看得开,就当江湖传说再添一笔,不妨正事,依然勤奋前进,说:「有光,就不会停!」

照片来源: 陈清圳校长脸书

放不下的使命,从生态中学习人生百态

改制公办民营后的樟湖国中小,校名加上了「生态」二字,代表学校要贯彻的文化,这与清圳校长的背景大有关系。

大学念教育,研究所转攻生态,毕业条件之一是「要实际参与社会运动」,让这位曾偷偷到广场上支持野百合运动的师范学生,堂而皇之的踏入社运领域,「我当时有一种使命感,强到说,哪里有环境议题,我一定要去,要去关心。」即使当上老师,亦不改其志,上街头拉白布条是家常便饭,几次上了报纸头版。

「有一个恐吓说要把我枪掉,那次他用麦克风讲,刚好有人录音且逐字稿公开到媒体去,才保我一命。」硬的打不退,也有给利诱的,「有人拿利益给我,你知道多少吗?」他摊开手掌,五指打直,「我说我不缺钱,一毛钱都不会跟你拿!」、「还有那种说清圳你加入我们,一起进入体制,一起去监督它,我说你煞煞去,你拿人家的计画、拿人家的钱,前提就已经设定好了,怎么可能去改变?」

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他的真实人生,小编问:「不会害怕吗?」

「会啊!压力很大ㄟ」,在外头冲锋陷阵,有处理不完的问题,回到家,面对忧心的双亲和妻小,只能装没事,「那是一种使命。」他淡淡地说。

照片来源: 陈清圳校长脸书

带着对土地的爱,回故乡吧!

1997年从台北天母的学校自请转调回云林任教,他说,因为台北少了土地的味道。

回到故乡,继续在民间组织从事研究和环境运动,与志同道合之友共同引进绿色标章制度、创造保育与产业共存、捍卫云林水资源、大炼钢厂等等,甚至在创立云林县野鸟协会的当天,收到求救就赶往一个陆砂开采场。

那段期间,日子是一役一役的过,走上校长这条路更完全是个意外。

「当时我搞环境运动,让校长承受了很多压力,但他一律承担。」为了让他继续保有研究的空间,校长鼓励他去考主任,考上后才过一年就被县府找去接任岌岌可危的华南国小。这间位于古坑的小校,连同樟湖、草岭、成功、杨厝、过港等偏乡五校,学生数都在30以下,处在「留校察看」的边缘,面临裁并危机,必须转型。

县府相中他的生态背景和社运能量,多次劝说未果,被他一再回绝,「因为我觉得他们可能是玩假的!」

照片来源: 陈清圳校长脸书

一所偏乡小校的裁并,牵涉到多少孩子、家庭和社区的未来,所以不轻易允诺,僵持到最后,对方劈头一顿:「如果连这个学校要灭掉,都没有感的话,你们从事什么环境运动!兼顾什么社会正义!」

他说自己被激到了,那就用行动来证明。

「跟你说一个关键,我参加环境运动最大的收获是,跟一群非教育界的人学习到如何做逻辑分析、如何掌握议题、如何整合分工。」长年的两大训练,一个是系统思维,一个是胆识,如今要用在学校领域,他大破大立。

丢掉老剧本,把小校稳稳扎根,不会再倒

要转型,首重掌握议题,「那个绝对不会是在学校跟老师喊芭乐拳,这样转型一定出问题!」因此,清圳校长的第一步是深入社区聆听,掌握社区脉络和家长期待,「抓到这个社会期待,我就知道学校一定要走出围墙,再来就是要回到孩子身上去处理能力,不能只是在课本知识打转。」

「当教育只发生在学校,那都是被安排好的事情。」

生态学的背景让他把思考格局拉到学校以外的环境,向县府建言将华南与樟湖、草岭三校策略联盟,资源共享;此外,翻转计画必须包含社区,理由:
一、社区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一个小型社会,学生所学必定是要能适应社会
二、当没有课本的时候,老师的能力就摆在那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建构
三、培养孩子利他的内在,但利他的事情不会在校园发生,一定是在社区,要让学生直接看到弱势,而不是高高在上,必须透过行动才能看的到。

2006年接手华南国小,仅花了三年半的时间就让学生人数增加一倍,如今已是招生满额得抽签入学的实验小学,连同高龄化的华南社区也展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和学校紧密连结互助成长。

2019年要卸任去樟湖时,社区居民很不舍,全村开了十几桌欢送,「阿婆看到我就说,校长你是要抛弃我们了唷,就一直这样讲…」在华南深耕十多年,他当然也舍不得,但有更需要他的地方,必须去。

照片来源: 陈清圳校长脸书

华南国小的转型故事,证明了把学校从灭校边缘救回来,安顿的不只一间学校,而是一整个村。越弱势的地区越需要学校的存在,只要学校不见了,附近的社区、部落就会相对地出问题。

那天,清圳校长反问我一个问题,大家不妨一起思考:

「当孩子被家暴、侵害…谁会去通报?学校,还是村里办公室?」

照片来源: 陈清圳校长脸书

拥有强大的意志和健壮的身体,不要输给绯言与流语

这章节的小标,取自清圳校长写给自己的勉励。

与他结识时,关于他身兼华南和樟湖两校校长的窸窣耳语,我们从山下就开始听说。

剧情概述,2012年他接下筹备樟湖国中小新校舍的任务,本以为盖好就可以功成身退,但事实却是,即使学校盖得尽善尽美,也无法吸引就读,樟湖依旧难脱灭校危机,于是他接受县府委托写了计划书,将樟湖重新定位为全台湾第一所生态学校,成功引起关注,开启一道曙光。不料,县府四处寻觅却找不到合适人选接任樟湖校长,最后又是由上而下的一顿劝说:「计划书是你写的,学校是你盖的,你不当校长谁当?」卸不下的担子,他只好继续蜡烛两头烧。

身兼两校,争议和攻击自是难免,但真正的难关还在后头。

照片来源: 陈清圳校长脸书

出资认养并重建樟湖的基金会经过评估,认为解决招生问题的路径在于公办民营,2019年找来已有三所KIST公办民营小学经验的诚致基金会帮忙,诚致基金会的方新舟董事长很清楚清圳校长的理念和能力,以由他续任作为前提,虽然此前在他兼任之下,樟湖和华南两校交流紧密,但樟湖转型为公办民营所牵涉的范围和难度是加倍复杂,面对校内的反抗声浪,再加上樟湖社区幅员广大、弱势家庭比重更高,「比华南难做十倍!」他语重心长地说。

照片拍摄: 琪爱分享

人留不住,那就从「心」做起。

「我就重新来过,我从生态哲学转成七个学校要遵循的价值观,」包括:不能对学生有分类、兼顾教育公平性和差异性、用全校的力量照顾好每个孩子、主动关心寻求合作、将学生和家庭和社区形成一个家庭,理念一致共同信任…「把这七个核心价值拉出来,一但有问题我就必须一一去对话,因为教师的个人发展会形成学校的整体往上。」

人的来去与磨合、来自社区的压力…跟做环境运动一样,问题永远都会有,上山任教十几年艰困远多于顺遂,如同他写在脸书上一则发文:「各种折磨误会,我必须独自承受。我也不去解释和反驳,因为路是由心走出来的,困难时,我总是回想当初来山上的初衷,看着孩子的成长,一切都无所谓了。」

照片来源: 陈清圳校长脸书

陈清圳校长的这条公办民营奋斗之路还在进行式,《坚持的人Ⅱ》下篇将继续分享他和樟湖国中小的故事,先来点剧透,不只有清圳校长的心路历程,还有为爱上山的老师们、驻校义诊的王医师也将现身说法,满满的正能量守护着这所偏乡小校,走在校园里随处可以看见孩子们的笑脸,

教育,是永远的热血ing!

0 comment
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