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by 陳美琪
903 views

「只要海外邀请我演出,我就尽量去,把年轻人带去。」

看了《当代传奇剧场》的团务报告,吴兴国老师海外演出行程排的繁重紧凑,着实让人吃了一惊。6月才在罗马尼亚锡比乌艺术节演出《浮士德》、7月又带着青年军的《英雄武松》赴外亚维侬艺术节,紧接着,8/2-8/4到上海中国大剧院演出三场《等待果陀》、9到12月在台湾有七场《荡寇志》、明年1/10-1/18到智利演《李尔在此》、3/13-3/15在香港演《凯萨大帝》…

大家或许会疑问,宗师级的人物为什么还要这么拼?拼什么?这几年和兴国老师与秀伟老师结识相交,我清楚知道答案无他,只因「传承」二字沉甸是要扛着做的。

兴国老师说过,只要有海外有演出邀约,他就尽其所能的答应,无非希望借着长年在国际上积累的声誉,再给剧团年轻演员三年的「庇荫」,带他们到海外去练胆、学习、把眼界、思维、艺术感官全打开来,然后丰厚羽翼,独当一面。所以即使有些演出对现在的他,已渐吃重,例如《李尔在此》必须一人分饰十角,但传承的使命感让他没有退却。

『技』可以教,『艺』要靠领会

兴国老师要传给弟子的不只是『技』,而是『艺』,这是时代所淘汰不了的。

他回忆刚入行时,为了领略「表演」,狂跑剧场,起初看了心里很不屑,因为觉得比起京剧的唱作念打,那些表演者根本不到位,直到有一天他终于领悟,「原来,表演不是在比谁行,而是你怎么把心里的热情传达给观众,那些人是把心撕裂开来给观众看,用生命在表演啊!」

这段往事,他讲给弟子们听,在这个观众流失的时代要活下去得开创新路,但任何新形式的艺术创作都必须搭建在够扎实的传统基础上,所以功夫要练好,内心的艺术含量也要不断吸收壮大,否则空有形式,不会感动人,更不会长久。只是,功夫能教,但对艺术的感受和诠释力,要靠个人领会和历练,正所谓「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也因此每次海外演出,他总是鼓励多看表演,然后每天晚上聚在一起分享心得。「不要觉得自己很行,到外面的世界开眼界,看人家唱歌剧的声音、舞蹈的肢体,能比得过吗?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因为没有一个表演形式像你们这样唱作念打是从小就练!」为弟子们计之深远,足见爱护之心。

传承的不仅是艺术,还有失落的美德

除了长期赞助剧团演出经费外,我更乐意将企业经营的资源和经验与他们分享,所以今年上半年带了企业友人和勤诚团队到剧团办了两场《传奇戏宴》,明年也预约了二场,并亲自将二套《财报就像一本兵法书》交到《兴传奇》团长朱柏澄的手上。正因为心疼年轻一代必须面对传统式微的现实,所以希望能助其自主柴米油盐,就像两位老师是三十年靠着在外面接演各种演出来支撑剧团,他们也要培养斜杠多功的本事,用创意去开源(如:开办京剧体验营让企业作为员工培训之用-请参阅:赏戏宴-审美、求艺、拜师、练功),用企业追求永续的心态去经营剧团,才能成全自己一辈子的热爱。

在夏季的雅士聚会上,柏澄的致词很肺腑,他说:「所有的努力都不只是为了自己,还要对得起老师和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在连情感也速成速散的年代,这群20来岁的孩子能饮水思源,并化为鞭策动力,证明了艺术不只是表演的教育,更是生命教育。

我们有权利不错过好戏,诚挚推荐《荡寇志》

写了这么多对剧团的种种观察,是想藉琪爱分享大力疾呼,放眼全世界的艺术文化,京剧绝对是拔尖之美,我们都该庆幸在生活里边就能够欣赏到它。

去年的《忠义堂》,高龄84的母亲原是被我哄著一块去看的,没想到她不但看的神采飞扬,还一试成主顾;今年4月,又去看了由青年军包办编导演的小品《英雄武松》,喜欢的不得了,交代我要帮她和舅舅订好9 月《荡寇志》的票,长辈们尚且如此开放尝试,大家也千万别再用「看不懂」,这种笼统又模糊的理由就错过,兴国老师的京剧是既保存了传统底蕴又处处跨界创新的。

《荡寇志》是系列大作《水浒108》的最终章,同样是由铁三角-吴兴国、张大春和周华健携手创作,忠义摇滚依然浓烈,但为了不落入打斗戏的回圈,放了很多元素进去,很有看头。

兴国老师分饰宋江和宋徽宗,一条好汉对上一代昏君,是对立还是互为镜子,我非常好奇且期待看到他的两面诠释;由秀伟老师亲自编舞指导花魁李师师挑逗浪子燕青的这场戏,在她不断不断抛出新想法和鼓励自我突破之下,演员们在肢体和眼神上获得更多释放;服装设计大师康延龄融合宋徽宗真迹和印象派油画打造出的收藏级戏服;而周华健老师创作的古典摇滚更是我的最爱…太多看点值得推荐...9/12~9/15在台北、11/1~11/2在台中、12/14在高雄,琪爱的朋友们请支持好戏,一起来见证这群即将接王冠的继承者们,如何用生命舞出艺术。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